10月18日,由金沙js6038经济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亚洲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走向未来的亚洲文明和亚洲经济共同体” 国际学术论坛,在乐乎新楼大学厅举行。来自金沙js6038、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河南大学以及韩国首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纵横》编辑部、《经济参考报》等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亚洲经济一体化核心议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
金沙js6038科研管理部文科处副处长金桥教授在欢迎辞中说,今天的论坛讨论的主题对当前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不断推进亚洲共同体建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信本次高水平论坛的举办能够为经济学院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殷凤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首先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前两届论坛的核心成果,明确本届论坛聚焦“亚洲文明与经济共同体建设”的核心主题,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金沙js6038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峣教授首先发表了题为《依托“多极雁行格局”实现亚洲整体振兴》的主旨演讲。欧阳峣教授围绕“多极雁行格局”理论展开系统阐释,指出传统的“单极雁行模式”已经难以契合当前亚洲经济发展现状。基于三元世界体系理论与新兴大国崛起的现实背景,他提出亚洲正逐步形成“多国家、多产业交织引领”的多极雁行格局。欧阳教授强调后发国家可通过“路径创造式”赶超模式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产业“蛙跳。最后,欧阳峣教授提出,实现亚洲整体振兴需依托 RCEP 构建统一大市场,利用原产地规则强化中间品贸易,动态优化产业链布局,以 “领头雁”带动“跟随雁”,将中小企业与最不发达国家纳入供应链体系,持续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南开大学万广华教授聚焦亚洲贸易格局,重点分析亚洲内部与外部贸易规模、开放度及贸易结构,尤其关注中国的角色与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徐秀军教授主张新型现代化是对西方模式的超越,兼具内涵综合性、路径多样性、目标包容性的显著特征,且需实现从“独善其身”向“共同现代化”的转型。同时,推进共同现代化需依托 “共同理念、共同行动、共同规则”三个核心维度,进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韩国首尔大学李根教授依托详实数据深入剖析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实施限制措施所产生的影响。李根教授认为,中国半导体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虽呈增长态势,但关键技术突破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企业凭借在本土市场的稳健表现,正着力构建自主国内价值链体系。
日本东京大学丸川知雄教授系统阐释中国 AI 产业的发展态势与竞争格局。他指出,尽管美国对中国芯片进口实施限制,但国内企业正积极推进智能芯片自主研发,中国 AI 行业的发展不会因这一外部阻碍而停滞。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冯曲教授阐述了持久收入假说(PIH)追踪中国GDP变化趋势与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并运用新算法对经济周期进行分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桑百川教授认为RCEP 自 2022 年正式生效以来,已在货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及跨境电商领域释放制度红利,但仍存在多方面不足。他提出中国有望成为区域内消费品大市场,通过产业升级与优质产能转移提升价值链地位、降低对北美市场的依赖程度,并强调未来需进一步扩大区内市场规模、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增强亚太区域合作稳定性。
吉林大学丁一兵教授指出当前亚洲贸易投资网络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丁一兵教授的研究表明,受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呈现短链化、本土化及区域化发展趋势,各国对产业链安全与韧性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上海外国语大学陈淑梅教授指出 RCEP 虽已释放显著红利,但规则与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正制约其潜力的充分释放。她倡议共建 RCEP 区域标准共同体,推动合格评定结果互认、开展标准联合研究、共商绿色与数字贸易标准路线图,以及搭建区域数字合作平台,以此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上海财经大学聂光宇教授强调“全球南方国家”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正深刻改变世界经贸格局。聂光宇教授他倡议 “全球南方国家”应共建高效投融资新型范式,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建立技术共享平台,并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为南方国家提供金融服务,共同应对外部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河南大学李麦收教授深入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短期冲击效应与长期影响机制。
金沙js6038经济学院毛雁冰、刘奎、孟雪辰等学者分别围绕 “中国—东盟:从互补性依赖到战略性融合”“中国对外能源投资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与政策优化策略”“边界效应的破除与出口二元边际”等主题,分享了关于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坛闭幕式上,金沙js6038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尹应凯教授致闭幕词,对论坛的成果与意义进行总结,并对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表示感谢。
本次国际学术论坛期间,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四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亚洲经济共同体建设开展深度研讨,不仅为亚洲经济共同体相关研究搭建起机制化合作平台,更促进了国际知名学者间的思想碰撞与深度交流,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亚洲经济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至此,2025 年“走向未来的亚洲文明和亚洲经济共同体”国际学术论坛圆满闭幕。